黃珍蓮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繁體書www.fantishu.net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在爺爺奶奶家時,我很乖巧,不爭不搶,每天該做做,該吃吃,不闖禍,更不會惹事生非。

要過年的時候,父親母親回來了。

他們一點也沒有變,父親還是那麼俊朗沉穩,孔武有力,母親還是那麼年輕漂亮,溫柔賢惠。

他們帶著我去以前住的紅磚瓦房打掃著,原本到處是蜘蛛網和灰塵的紅瓦房重新被打掃得乾乾淨淨。

但對於我來說,這已經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了。

我還想在爺爺家睡我那間小床,雖然很窄,但睡著踏實舒服。

最後我猶豫著,還是到下邊睡了,我一個人睡。

在有段時間,不小了的姐姐弟弟,還鬧騰著要和母親睡,我對此不屑一顧。

第二天很早,爺爺就來看我了,對於乖巧聽話的我,爺爺非常疼愛,我抱住了爺爺的脖子哭著說:“爺爺,我要回家。”

爺爺笑著給我解釋,這兒這是我的家。

這句陌生的話語一定刺痛到了父親和母親的心吧。

到底哪裡才是家呢。

小孩子的心性,哪裡可以依靠,哪裡就是最溫暖的地方,家,不就是這樣嗎。

在我成年後,母親依然很懊悔,她抹著眼淚,看著不動聲色的我,說她是不可能給我或者我弟帶孩子的,不然孩子長大後只親爺爺奶奶而不親爸爸媽媽。

但這……對我來說是事實。

在貧困的農村,這基本已經成為一個定局,許多九零後,敢說一直是跟在父母身邊成長的又有幾人呢?

便是在現今的時間點,村裡的許多親鄰,依然在迴圈輪迴著。

就比如我么爺家的兩個堂弟,在被欺負或者是不小心受了傷,大聲哭嚎時,他們並不會喊媽媽,只會喊爺爺。